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壮劳力们-《国潮1980》
第(2/3)页
至于商业设施和生活基础配备什么,这里更是比京城完善得多。
诊所、邮局、银行、神社、公园、警署样样都有,各色商店一应俱全,居酒屋、拉面馆、柏青哥、斯纳库、澡堂子,也是比比皆是。
如果到了夜晚也同样是霓虹灯林立,各种店铺放着音乐吸引客人,灯箱里的商业广告随处可见,甚至喝多了随地小便的酒鬼都比别处多。
谁能说这样繁荣兴盛,流光溢彩的地方是贫民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葛饰区柴又的柴又帝释天则作为松竹拍摄的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的外景地而闻名日本,这里其实就是电影主人公寅次郎的家乡。
那么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知道,葛饰区街道建筑相当传统,满是浓浓的昭和风。
特别对华夏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别样的异国风情。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随处可见穿着和服的老年人,西装笔挺的公司职员,描眉画眼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子,还有统一制服背着皮革书包的学生。
那么可想而知,这一切的一切,更是加深了孙五福他们对日本社会富足的感受。
不说别的,连街上日本人的日常衣着都这么体面,即使宁卫民告诉孙五福他们这里是贫民区,他们也绝对不会相信的,只会认为宁卫民在开玩笑。
另外也得说,宁卫民对孙五福他们的生活考虑得也是比较周到的。
知道他们刚到此地,又语言不通,日常生活各方面一定会有不少不便。
因此宁卫民就专门给他们找了一个拥有整栋公寓,却同样是华人的房东。
并以总共八十万円一个月的价格,把第三层楼整整一层楼的十四个房间都包了下来给孙五福他们的当宿舍。
除了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之外,这个房东还在附近开了一家便利店和一家瓜菜店。
这样的话,孙五福他们平日里买东西也会方便许多,哪怕没带钱也可以先赊着。
至于房东欺生,歧视,坑骗,那都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说来倒不是房东人品有多好,而是宁卫民兜里的钱太有说服力。
要知道,宁卫民在这么个穷地方,肯出这么高的价钱包下这么多房间给孙五福他们做宿舍,那简直是任何业主都梦寐以求的大客户。
而且这么多人住下来,平日里也少不了关照房东便利店的生意。
房东又不傻,即使没有什么同乡的情分,可哪怕是看在钱的份上,对于初来此地的孙五福他们,他也会尽量周全,多多包容的。
哪怕再看不起孙五福这些大陆劳工土里土气,受不了他们脱掉布鞋露出袜子就是一股子咸带鱼味儿,他也只会把鄙视和厌恶都藏在心里。
反而会为了“福泽谕吉”堆满微笑,耐心教给他们在日本生活应该注意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有钱了,身边都是好人”的原因吧。
而对于孙五福他们来说,房东的态度好不好其实还在其次,关键是房子的条件是一眼可见的优越,条件好得简直让人不敢置信,不由让他们喜出望外。
要知道,宁卫民给孙五福这些人租下的房子可不是那种木造或轻量钢材建造的“阿巴多”,而是采用重型钢铁架或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忙雄”。
这种房子是抗震性强、隔音效果好、安全性高,论隔温效果和舒适度比银座的那个“阿巴多”改建的公寓可好多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公寓是有窗户的,采光和透气性就要强好多,人住这儿不容易抑郁生病啊。
而且房屋面积也不小,一间房间起码六坪,住两个人宽敞得很,绰绰有余。
再加上楼道有电梯,楼下有电话,每间屋里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还有桌椅板凳和基本的家用电器,连锅碗瓢盆和棉被都是现成的。
孙五福他们来了,不但属于拎包入住,而且一步就迈入了四个现代化。
什么菜单、冰箱、洗衣机全齐全了,在这儿过日子方便极了。
那还有不满意,不高兴的?
说实话,这里房租低,只是因为地块偏远影响价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房屋的质量和条件差。
对孙五福他们来说,这样的宿舍,别说比在京城四个人挤一间小平房要强多了,就是比许多京城市民居住的简易楼也强多了啊。
用村长儿子孙六五的话来说,“真没想到咱们来日本居然还住上小洋楼了,在老家乡长也住不上这样的楼啊,这都赶上县长的待遇了。”
不用说,这样的宿舍自然让人士气高涨,对大老板宁卫民的安排感恩戴德啊。
这还不算,等到认识了房东,看过了住处,拿好钥匙之后,宁卫民又带孙五福他们去吃饭。
为了省事,他们也没去远处,只是就近找了一个拉面馆,去吃日本人最爱的碳水套餐——拉面配煎饺。
结果哪怕就是这普通的一餐,也让孙五福他们大快朵颐,感到满意极了。
不得不说,首先这接待态度方面,日本人就和国内不一样。
他们去的时候并没到饭点儿,那个面馆老板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都快笑死了。
一个劲儿的点头哈腰,倒水递筷子。
第(2/3)页